移动是野生动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为了寻找适宜的生活条件,具有运动条件的野生动物都要移动。由于绝大多数鸟类能够飞行,鸟类移动的距离相对较大。每年春、秋两季,鸟类都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有规律的大规模的移动。
一般来讲,绝大多数鸟类的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有些种类,两种栖息地之间的距离可以长达几千公里,有些种类只有几公里或几十公里。在某一地区,有些种类可常年见到,另一些鸟类只能在特定季节才能见到。根据鸟类活动范围和移动距离,将鸟类分为留鸟和候鸟。候鸟又称迁徙鸟,还可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和迷鸟。
留鸟?resident?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区,不进行远距离迁徙的鸟类,如喜鹊、麻雀和环颈雉等。
候鸟?migrant?在春秋两季沿着比较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迁徙的鸟类。如雁鸭、鴴鹬、家燕、斑鸫、柳莺、燕雀等。根据候鸟到达某一地区的时间及停留情况,又可分为以下类型:
夏候鸟?summer resident?夏季在某一地区繁殖,秋季离开到南方较温暖地区过冬,翌年春又返回这一地区繁殖的候鸟。就该地区而言,称夏候鸟。如杜鹃、家燕等为北京的夏候鸟。
冬候鸟?winder resident?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翌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至秋季又飞临这一地区越冬的鸟,就该地区而言,称冬候鸟。如灰鹤、斑鸫、燕雀等为北京的冬候鸟。
旅鸟?traveler?迁徙途中经过某一地区,不在此地区繁殖或越冬,只作短暂停留,这些种类就成为核地区的旅鸟。如黑腹滨鹬,春天去西伯利亚繁殖和秋天返回澳大利亚越冬时都在北京暂停留,是北京地区的旅鸟。由此可见,候鸟的划分因地区而异,同一种鸟在一个地区是夏候鸟,而在另一个地区则可能是冬候鸟。
迷鸟?straggler bird? 由于各种气候因子,迁徙过程偏离通常的路线和通道偶然出现在某地区的鸟。如埃及雁?Alopochen aegyptiacus?偶见于北京。
一般来讲,鸟类的迁徙习性,包括迁徙路线和迁徙策略相对比较稳定,但是,不同种类之间变化较大,有时,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常常也有区别。因此,进行长期和深入细致的迁徙研究,将不断揭示不同物种之间及不同种群之间的迁徙特性。依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等著,2005?的记载,在我国1332种鸟类中,完全留鸟641种,具有迁徙习性的鸟类691种,占种类数量半数以上。
研究鸟类迁徙最基本的方法是环志(无线电跟踪是现在的先进方法)。研究人员在候鸟集中的繁殖地、越冬地、或迁徙途中的停息地,捕捉活鸟,将带有环志者通讯地址和惟一编号的特殊金属环或腿旗固定在鸟的跗跖部,然后在原地放飞。在其他地方观察到或捕捉到,获得相关信息,这种研究鸟类的方法叫鸟类环志。
我国环志研究工作起步较晚(1983年青海湖),还不能很准确地描绘出众多候鸟的迁徙路线,但就现有的成果和相关资料,初步能了解一些类群的迁徙动态。